厦门房子限售

无忧房    7小时前    3

《厦门限售政策是调控良药还是市场枷锁?政策实施三年后,房价、供需与民生如何平衡?》

【引言】 2021年厦门出台全国首个"五年限售"政策,引发市场热议,截至2024年,该政策已实施满三年,本刊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,试图解答三个核心问题:限售政策是否有效遏制了投机性购房?刚需群体是否因此承受更大压力?城市房价与民生需求能否实现动态平衡?

【政策实施背景】 2021年3月,厦门出台"非户籍家庭购房需落户满5年方可转让"政策,覆盖思明、湖里、集美等6个行政区,政策出台时,厦门新房均价为5.2万元/㎡,二手房挂牌量突破12万套,创历史新高,地方政府当时表示:"通过抑制短期投机,为刚需释放购房空间。"

【数据呈现】

市场反应(2021-2024)

  • 新房成交量:2021年同比下降38%,2024年回升至2019年水平
  • 二手房流通率:从年交易量6万套降至3.2万套
  • 投资客占比:从45%降至18%(据厦门房地产协会数据)
  • 均价波动:新房上涨22%,二手房下跌7%

群体分化

  • 厦门户籍家庭购房周期从3.8年延长至6.2年
  • 非户籍家庭购房成本增加约120万元(含社保补缴)
  • 90㎡以下刚需户型成交占比提升至65%
  • 首套房利率平均上浮15-20BP

【争议焦点】

政策成效悖论

  • 根据厦门统计局数据,2023年新建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达23个月(国际警戒线为12个月)
  • 集美新城某楼盘出现"五年限售"后价格倒挂,引发集体维权
  • 二手房黑市交易活跃,中介推出现"代持过户""公司购房"等灰色服务

民生影响调查

  • 采访显示:76%的刚需购房者认为"限售导致购房成本增加"
  • 58岁退休教师陈女士案例:因限售政策延迟购房,子女婚房购置计划推迟3年
  • 开发商策略转变:2023年厦门房企新增"五年内可转让"产品占比达43%

【多方观点交锋】

支持派(住建部门)

  • "成功将投机需求挤出市场,2023年厦门新增落户人口同比增加27%"
  • "二手房指导价机制与限售形成双重调控,房价涨幅控制在全省前三低位"
  • "正在研究'差别化限售',对人才购房实施3年过渡期"

反对派(房地产研究者)

  • "政策导致市场流动性下降,二手房流动性降低60%,影响居民财富配置"
  • "企业融资成本增加,厦门房企有息负债占资产总额比例达78%"
  • "催生'离婚购房''赠与购房'等规避手段,2023年相关法律纠纷增长45%"

中立派(经济学家)

  • "限售政策本质是'空间换时间',厦门通过土地供应量缩减(2021-2023年同比-18%)对冲市场风险"
  • "建议建立'动态限售指数',根据库存周期自动调整政策强度"
  • "需配套'保障性住房扩容计划',2024年厦门保障房建设目标仅占新房供应15%"

【国际经验镜鉴】

  1. 新加坡组屋制度:70%住房为政府定价保障房,限售政策仅针对商品房
  2. 香港公屋轮候时间:平均5.3年(厦门保障房平均轮候时间9.8年)
  3. 韩国房地产税改革:2023年实施"持有超过5年减免30%税率",二手房交易量回升12%

【深度追问】

政策目标错位?

  •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调研显示:68%受访者认为政策应"保障居住权优先于资产增值权"
  • 政策执行中是否存在"户籍捆绑"问题?非户籍人口占厦门常住人口34%,但仅能购买12%的新房

长效机制缺失?

  • 厦门土地财政依赖度仍达52%,2023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同比减少19%
  • 限售政策与"三道红线""保交楼"等政策协同效应不足

【前瞻建议】

  1. 建立政策评估机制:每半年发布《限售政策影响白皮书》
  2. 完善配套措施:
    • 将限售豁免范围扩大至人才住房、医疗教育配套房
    • 推行"先租后购"保障机制,允许租客优先竞买出租房源
    • 建立房地产税过渡方案,对持有5年以上住房减免30%税基
  3. 优化土地供应结构:将保障性住房占比提升至25%红线

【 当限售政策从"短期工具"演变为"长期制度",厦门房地产市场的真正考验才刚刚开始,如何在稳房价、防风险、保民生之间找到平衡点,不仅考验着地方政府的调控智慧,更折射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层命题,或许,与其纠结于"五年限售"的期限长短,不如从根本上重构"住有所居"的制度框架。

(本文数据来源:厦门市统计局、住建局、不动产登记中心、房地产协会、中国指数研究院及本刊实地调研)

厦门房子限售